湖北被低估的名茶大縣,茶葉曾在唐朝作貢品運往長安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湖北被低估的名茶大縣,茶葉曾在唐朝作貢品運往長安

圖丨中國·英山

昆侖山脈逶迤東行于川陜成秦嶺,秦嶺延至中原成大別山,大別山經“三省垴”(因該處地跨鄂、豫、皖三省,所以稱為三省垴)入英山縣境。

英山的基本輪廓可以用“三山夾兩河”來概括——北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向東北延伸,構成了云峰頂、石鼓寨、五峰山、黃梅尖等一系列山峰,再向西分支為三大山脊,夾著東西兩條河流,貫穿全境,賦予了英山“萬山磅礴、控引江淮”的氣勢。

同時,英山東與安徽省岳西、太湖交界;南與蘄春、浠水接壤;西與羅田相鄰;北與安徽省金寨、霍山毗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又有“鄂皖咽喉、江淮要塞”之稱。

圖丨黃岡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英山及周邊數(shù)縣,昔年山青水秀,到處綠樹成蔭。如今森林覆蓋率高達73%,全年空氣優(yōu)良天數(shù)達到360天以上,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是城市100倍,是公認的“天然氧吧”、旅游勝地。

山高林密,濕潤多霧,最適宜于茶葉生長。作為全國七大生物基因庫之一,英山境內生長著3000余種珍稀植物和600多種野生動物。一年四季各種野果成熟落地,各種鮮花盛放凋零,各種動物自由來去,天然賜予的養(yǎng)分均被這里的茶樹吸收。

“英山云霧茶,源自森呼吸”一語道出其中真諦。

圖丨英山尖,高山茶

英山境內,天堂寨巒脊伸展,群峰競秀,綠樹飛瀑,鳥語花香,常年云飄山腰,霧漫山巒,幾萬畝茶園便分布其間,茶樹長得芽壯葉厚,溢香滴翠。

英山云霧茶聚這天堂云霧之精華,造就了品質超群,風格獨樹一幟。在日麗無風的環(huán)境里品嘗英山云霧,用瓷碗或廣口玻璃杯可沏出奇特的云霧景象,開始杯面白霧盤旋,至中間成柱,霧柱裊裊升騰一人多高,而后化成縷縷霧絲向四周飄蕩,頓時香氣撲鼻,沁人心肺。

圖丨英山云霧茶霧柱裊裊升騰

因是高山和半高山茶場所產,英山云霧茶具有明顯的香高、味醇、耐沖泡的特質。先后榮獲“湖北十大名茶” “湖北名牌產品”“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qū)域公用品牌”“湖北省二十強農產品區(qū)域公用品牌”等。

2009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英山云霧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2021年,入選中歐互認地理標準協(xié)定保護目錄產品;

2023年5月,在“第27屆中國武漢茶業(yè)博覽交易會全國名優(yōu)茶評選”活動中,英山云霧茶榮獲全國名優(yōu)茶評選“特別金獎”。

最新發(fā)布的《2023年中國茶葉區(qū)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結果》中顯示,英山云霧茶品牌價值達32.47億元,列全國第42位。

圖丨英山云霧茶

民間有詩云:“吳山關,楚山關,座座青山著畫顏,茶鄉(xiāng)在畫間。東河灣,西河灣,道道河灣碧水潺,茶迎游子還。”

今日說英山的茶,便從英山的山、英山的水說起。

山說英山

烏云山下,全國首建茶葉公園

英山全境千米以上山峰有35座,東脈最高峰是桃花沖的大同尖,海拔1698米;中脈最高峰是玉皇尖,海拔1093米;西脈最高峰是大別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

而這東、中、西三支山脈,從東北到西南,有名有姓的山峰、山頭、山脊、山梁、山崖,不下三千。每一處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光和文化,到處流傳著它們的傳說。

圖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

英山尖古稱英山,不僅有秦始皇趕山塞海、文殊菩薩驅象救魚、英布魂歸山里這樣一系列神話,還有王氏兄弟占山為王成就王家界的傳說,更有自秦漢以來歷代帝王相爭、朝野大戰(zhàn)的戰(zhàn)場遺跡。

皋陶山上,流傳著大禹治水時期皋陶部落的故事;

擂鼓巖,曾是吳楚之戰(zhàn)的戰(zhàn)場指揮臺;

天堂寨、天馬寨、馬鞍寨、四安寨等山寨占蘄黃四十八寨的一大半,向世人昭示英雄的人民不屈不撓的脊梁;

牛背脊骨、火爐尖是革命戰(zhàn)爭時期鑄就的紅色地標……

圖丨杜鵑花點綴的英山羊角尖

英山有十景:仙人壁立、懸崖風雨、天堂明珠、桃花勝景、麻姑仙蹤、九峰晴嵐、羊角嵯峨、烏云朱跡、溫泉春景、雞鳴效靈。與山有關的占了八成。

而其中“烏云朱跡”所在的烏云山,如今建有全國第一家以茶葉命名的公園——“烏云山茶葉公園”。園內群山連綿,云霧繚繞,松木蒼翠,“青龍”戲水,湖光山色相映生輝,被游客和茶商稱為“鄂東明珠”。

圖丨鳥瞰烏云山茶葉公園

水說英山

宜烹茶,陸羽評其天下“第三”

英山東北高,西南低,東、西兩大水系,從東北向西南,共納入大小支流一百九十二條??h城以北干流分為東河、西河。

東河發(fā)源于仰天鍋,西河發(fā)源于云峰頂。

東河、西河上游,地處湖北與安徽分界的高山大壑,是大別山區(qū)的暴雨中心,降雨量集中,強度大。據英山縣志記載,西河洪水十年九發(fā)。

圖丨英山成規(guī)模的河流不多,但與河流的故事很多

1974年,為徹底鎖住給當?shù)厝嗣駥覍規(guī)頌碾y的洪水,英山縣開始傾全縣之力修建張咀水庫。

那時候,英山縣總人口僅20多萬,冬天上大堤干活的就有5萬多人,最多時超過10萬人。在機械很少,機動車輛也很少,連稍微大一點的農具都十分缺乏的條件下,完成如此浩大的水庫工程,當時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了巨大影響。

2022年1月,在此基礎上建成的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通過驗收被正式授牌?,F(xiàn)已成為科普教育、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青少年自然知識教育的基地。

圖丨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

除東、西河流之外,英山無其他成規(guī)模的天然水體。

盡管如此,英山水質良好,宜于烹茶,得到了茶圣陸羽的肯定。

東、西二河在縣城西南匯合成南河,于南河鎮(zhèn)西南流出。再越雞鳴河,經百里險(今“白蓮河”)到浠水縣之蘭溪鎮(zhèn),匯入長江。

據陸羽《茶經》中指出的品第,謂“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相傳陸羽品評“天下”之水味,選出前二十名,其中“蘄州蘭溪石下水”被列為“第三”。

蘭溪,本是一條古老的河水名稱。唐高祖李淵于武德四年(公歷621年)改蘄水縣為蘭溪縣,其轄境包括整個蘭溪流域,即今天的英山、羅田、浠水三縣之大部。

圖丨白蓮河水庫風光

除了東河、西河,英山自古還有東南西北四處湯河(溫泉)?!队⑸娇h志》把它列為一景,曰“溫泉春景”。自古就有“不讓滇南第一湯”之稱。

四處溫泉,呈“眾星托月”之勢。其中西北溫泉,象兩條風飄的彩帶,與城關緊緊的相連,溫適的泉水,通過地下管道,流進了城關,流進了千家萬戶。

彼時到英山的文人墨客,有的把這兒描寫成“桃花源”再現(xiàn),有的把這兒與“華清池”媲美。舊縣志中,有詩人遺墨:“霏霏煙草古城隈,挹得華清一線開”、“玉女不投殊惠澤,楊妃曾浴出華清”……由此可見,英山溫泉也是一絕。

圖丨英山溫泉景區(qū)

茶說英山

鄂土英茗,美譽由來已久

早在唐代,英山人就開始種植茶葉,當時英山生產的“團黃”、“蘄門”和安徽生產的“黃芽”并稱淮南三茗,被列為貢品運往長安,享有“鄂土茶稱圣,英茗味獨珍”之美譽。

至今,英山有諸多地名以“茶園”冠名。如:茶園河、茶園廟、茶園畈、茶園嶺、茶園等。這些河流、廟宇、田疇、山嶺皆因與茶園相連或坐落茶園而得名。

英山與茶相關的地名中,地域文化色彩最為濃厚的要數(shù)涼亭。這些茶涼亭的修建,有的是姓氏宗族捐地捐資,有的是鄉(xiāng)賢儒士出面捐地、集資而建。

據《英山茶業(yè)志》記載,舊時英山古道沿東、西、南河三條主干道及部分大路旁有近百座涼亭。

圖丨現(xiàn)在英山茶園中也設置有茶亭

茶涼亭一般建在隘口或主要的通道上。歇腳、施茶是它的基本功能。

陶家坊涼亭的南門有幅對聯(lián):“三楚遠來肩且歇;六安前去味先嘗?!睂β?lián)不僅把英山茶亭的主旨說得明明白白,而且道出英山茶與六安茶的關系。

英山自明朝隸屬六安,當時所產茶葉因品質獨特,曾經被六安州作為貢品上貢朝廷,稱為六安茶。所以遠道而來的楚地商賈、腳夫、遷客騷人歇腳于此,如果慕名欲品六安貢茶,在英山茶涼亭就可以如愿。

圖丨英山茶園風光

如今的英山云霧茶,鮮葉原料為鄂茶1號、鄂茶5號、白毫早等中小葉無性系茶樹良種。

制作工藝也在一代代的傳承中愈顯鋒芒,分有春筍、春蕊、春茗三個品級。各品級有條索緊秀、白毫顯露、色澤翠綠油潤、香高持久、湯色清澈、葉底嫩綠、滋味鮮醇回甘等共同特點,亦有生動的個體形態(tài)差異。

春筍是由茶樹新梢的單芽制作而成的呈筍狀綠茶;春蕊是由茶樹新梢的一芽一葉初展制作而成的卷曲形綠茶;春茗是由茶樹新梢的一芽一葉初展至一芽二葉初展制作而成的卷曲形綠茶。

圖丨英山云霧茶制茶工藝

英山云霧茶芽肥綠潤多毫,條索緊湊秀麗,香氣鮮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是茶中的精品。

英山云霧茶兼有嫩香和蘭花香兩種香型。

由于受山上涼爽多霧的氣候及日光直射時間短等條件影響,英山云霧茶含單寧、芳香醇物質及維生素較多,不僅味道濃郁清香、怡神解瀉,還可殺菌解毒、保護腸胃。

圖丨英山云霧茶

戲說英山

茶山之間,唱響原生態(tài)舞臺

發(fā)達的茶產業(yè)自然而然地孕育出原始的茶文化。據記載,往日清明前后,茶一抽芽,僅靠英山茶工采摘完全跟不上春天的腳步。種茶大戶紛紛從太湖、潛山、霍山請來大批采茶工,原生態(tài)印象派茶文化大舞臺就搭建在了英山的茶山之間。

往來于英、太、潛、霍四縣茶區(qū)的茶工,每到一地,以原始的號子呼朋喚友,加上互相調侃、眾人起哄,粗獷的原生態(tài)茶歌漸漸形成。后經各地藝人加工、融合,發(fā)育成為英山采茶戲,并且漸漸從山間走向原始舞臺。

圖丨采茶戲從英山的茶山走向山外

于是,英山人過年要唱年戲,正月玩燈要唱燈戲,廟會要唱會戲,各姓宗譜修成要唱譜戲,婚嫁、壽慶要唱賀戲,祈福消災、求婚求子、糧食豐收要唱酬神戲……總之,一年四時八節(jié)都要唱戲,唱的都是從茶山下來經過改編的采茶戲。

“英山采茶戲”不用絲弦樂,伴奏鑼鼓延用采茶戲專用譜,唱詞、念白、幫腔采用英山地方方言。既可在舞臺表演,又可分散唱坐臺戲,完整的保留著原生態(tài)的唱法、身段以及原生態(tài)的伴奏方式,這在其它劇種中已屬鮮見。

2009年,英山采茶戲被列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丨今年的第三十屆湖北?英山茶文化旅游節(jié)上,大型原創(chuàng)黃梅戲《活字畢昇》進行公演

英山采茶戲流傳甚廣,影響極大,被譽為“采茶戲之鄉(xiāng)”。

在清朝咸豐年間隨移民流入皖東南,為“皖南花鼓戲”這一劇種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本省周邊地區(qū)的楚劇、黃梅戲的發(fā)展提供了充足的營養(yǎng)。

目前,英山采茶戲留存完好的傳統(tǒng)劇目有108個,其內容大多以宣傳忠、孝、節(jié)、義等禮儀為主,語言樸實、精煉,是古老大別山文化積淀的產物。其形成過程、傳承經歷,對研究地域文化和研究中國戲曲發(fā)展史具有很高的價值。

圖丨英山,許你一段山清水秀好時光

一山一河,皆是天工造物;一草一木,同為原生勝景。

英山,是一片物產豐饒的土地,更是一片鄉(xiāng)村風情濃郁的綠色寶地。

英山的美,不同于北上廣的繁華,不同于西藏的神圣靜謐,不同于三亞海濱的小資情調;

英山的美,需要走進它的山林去呼吸,需要沏壺云霧茶去品味,需要拋下雜念去傾聽……

只有與之共度一段山清水秀的好時光,方能知曉。

來源:請你喝杯湖北茶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